揪出网上删差评幕后黑手
2018-11-05 14:29:41 来源:消费质量报摘要: 10月30日,市民小马向记者发出疑问:“最近在网上买东西都很少看到差评了,有时候明明看到有差评,但点进去又没有了。是不是以前有人给了差评,店主寄老鼠、蟑螂恐
10月30日,市民小马向记者发出疑问:“最近在网上买东西都很少看到差评了,有时候明明看到有差评,但点进去又没有了。是不是以前有人给了差评,店主寄老鼠、蟑螂恐吓消费者,就再也没人敢给差评了?”
这 到 底 是 怎 么 回事?记者进行了调查。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欣璐
亲历
108元删一条差评
针对小马发出的疑问,记者10月31日联系到淘宝卖家陈女士。陈女士经营自己的淘宝店已5年,5年里她的店也收到过一些买家的中、差评,但去年11月一位买家给出的一条差评,让陈女士寝食难安。
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陈女士突然在自家网店收到一条差评,“简直就是骗子,大家千万不要来买,东西质量差不说,卖家的态度也极其恶劣。”
这样一条差评可能意味着几十单潜在的生意流失。第二天一早陈女士就联系了该买家,但买家根本不搭理,这时有朋友建议陈女士在网上找人删差评。
经朋友介绍,陈女士找到淘代删的卖家。该卖家称“专业删除中差评”,删除一条差评108元,在5天内完成,如果急着删除,那就加钱,3天内即可删除。
虽然觉得价格有点贵,但想到那条差评可能给店铺带来的恶劣影响,陈女士还是准备花这个钱。但让她下决心的是代删者的承诺:先删除,后付款,不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失败了不收费。对于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况,客服的解释是,当买家支付宝有大量资金、买家支付宝未激活、买家账户冻结等情况出现时,买家后台有登录限制,不可直接操作,所以会导致失败。
在“淘代删”客服的多重保证下,陈女士接受了对方的要价。2天后,陈女士发现之前让自己十分头疼的差评被删除了。
调查
删差评已成产业链
10月31日,记者搜索发现,在互联网上有大量号称提供“删除中差评”业务的网站和“卖家”,删除一条中差评的价格在100到300元。
10月31日下午,记者通过网络贴吧找到网名为“一颗心永远”的删差评人,据其介绍,“我们是专人回访买家改差评,通过和买家沟通更改差评为好评,不影响店铺信誉,成功率90%。”
“一颗心永远”告诉记者,他们删除差评,10元一条,20条起售。记者告诉对方,只有5条差评,且与差评人联系过,不能改。“一颗心永远”告诉记者,等经理来处理,还有另外一种删除方法。
随后,记者联系了另外一位专业删除差评的代理人,该代理人告诉记者,可以提供两种服务以供选择,分别是售卖传授删除差评方法的学习视频和由他删除差评,传授删除差评的视频价格为300元,由他删除则一个差评180元。
记者询问具体的操作方法,对方却不肯透露。记者表示担心自己的“网店”会暴露,对方解释说:“你没有提供任何密码给我,也没有进行任何操作,评价消失了,你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追问
删差评如何操作?
不留痕迹的“技术删除”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一名业内人士袒露了内幕:这样的技术操作的确需要内部人员配合,当网站接到了卖家删差评的订单之后,就把订单中的买家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内部人员,在相关系统查出买家的身份信息后,通过PS处理出该身份证的复印件。有了买家的身份证复印件,这些“职业差评删除师”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冒充淘宝买家骗取账号并重置密码,最后非法登录淘宝评价系统删除或修改“中评”“差评”。
专家说法
删差评应予严惩
杭州人李骏杰是一位“职业修改差评师”,收取商家服务费后,通过多种不法手段,非法登录淘宝评价系统,删除、修改淘宝买家的中差评。2015年,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宣布判决,李骏杰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此案例被最高检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表示,法律对电商和平台都有进行处罚的相应规定,会将存在刷单和删差评的平台和电商加入失信名单。刷单和删差评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应该激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返还购物款,再赔偿购物款3倍的金额,这样就能起到惩罚失信者、补偿受害者、奖励维权者、警示整个电商圈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说,刷单和删差评损害的是网络信用,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因为现在电商的口碑是通过交易量和好评度差评度显示出来的,刷单和删差评的信息就是不准的,消费者参考了错误的信息,选择的结果也违背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存在虚假宣传。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