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打造诉源治理 “‘无讼社区’+跨域解纷”新样态
2022-08-04 09:41:57 来源:人民法治摘要: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及上级法院关于深化诉源治理……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及上级法院关于深化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部署要求,率先打造诉源治理“无讼社区”,升级打造诉源治理“无讼社区”+跨域解纷的新样态。大邑县人民法院深入研判成都在藏务工创业人员较多、矛盾前端预防机制缺失、纠纷跨域协同调处不便等现状,协同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制定《关于加强组织共建维护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二十条措施》,并在两地成立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结对共建,服务保障涉藏蓉籍流动党员群众合法权益。

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揭牌
创新机制打造跨域联动解纷新样态
为有效服务在藏务工创业人员,2015年成都市委组织部以大邑县流动党员拉萨党委为基础,整合崇州、邛崃、新津等8个区(市)县在藏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了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管理流动党员1000余名,通过川藏“两地共建+服务”机制为在藏务工创业人员服务。2021年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被党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统计,当前成都市常年在西藏务工创业人员达20余万人,其中70%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广泛分布在西藏6市1地区。伴随着人口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跨域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受制于纠纷跨域协同调处不便以及责任主体缺位,大量原本可在源头化解的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两地法院公开各类涉藏蓉籍人员司法案件相关文书3089篇,且文书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受案件管辖因素影响,相关矛盾纠纷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诉讼参与人需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耗费巨大,群众亟需一种精准、普惠、高效、便捷的跨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为了满足涉藏蓉籍人员的诉讼需求,大邑县人民法院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积极创新,探索具有大邑特色的“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新路径,充分整合双方“流入地”流动党员群众组织优势和“流出地”诉源治理基础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以构建跨域联动解纷机制为抓手,前移司法服务关口,努力推动跨域矛盾纠纷高效率、低成本就地化解,实现司法服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合声合拍。
将法律服务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既是深刻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服务保障辐射涉藏蓉籍务工创业及返乡人员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法院主动服务中心大局,创新构建跨域联动解纷机制,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坚持“三个”实现推进诉讼服务全面发展
实现“标与本”兼治。基于涉藏蓉籍人员矛盾纠纷增多、类型集中、集团诉讼偏多等现状,大邑县人民法院聚合优质司法审判资源,细分对象、精准服务,构建“诉前引导—诉前调解—登记立案—调解庭审—判决执行”的司法闭环服务体系。依托大邑县“劳动争议一站式解纷平台”、“无讼社区”三级联网平台、“豌豆荚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等,聚焦劳务工伤、留守家庭婚姻家事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领域,分级分类加大对不同群体的司法保护力度。建立“日常普法+诉前预警+诉中辅导+判后答疑”的“标本兼治”全流程引导机制,整合线上线下学习阵地,综合运用“行前教育”“返乡教育”“网络教育”、委托流入地党组织教育等方式,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以在线诉讼指导,线上线下交互庭审、纠纷调解,全程网上诉讼服务,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清除服判息诉阻力。
实现“内与外”联动。挂牌成立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整合线上线下司法资源及专业人才资源,选派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法官及法官助理,组建“邑阳先锋”法律服务志愿队,通过“轮班+包片”方式联络负责西藏6市1地区党员群众,为其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导、判后答疑、法治宣传等各类法律服务。定期召开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工商联、企业商会、“两新组织”的联席会议,通报共享涉藏蓉籍流动党员群众法律咨询、诉讼引导、审判执行等涉纠纷和司法保护数据情况。依托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组织体系,引入妇联、关工委、工会、商业协会、律师事务所等群团力量,实施“邑阳暖心”关爱工程,设立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建立维权救助绿色通道。
实现“智与治”融合。深挖司法资源信息“富矿”,建立涉藏蓉籍人员矛盾纠纷数据库,依托大数据分析,定期研判,前瞻总结易发、高发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点和潜在问题,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以调研先行提升服务决策的实效。通过发布审判白皮书等方式,就涉藏蓉籍人员创业资金准入、融资担保、运营风险治理等领域涉及的共性问题,开展随案指导。对工作中发现的涉行业发展或行政管理类问题,提出有具体解决对策的司法建议。及时向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通报涉藏蓉籍人员所涉新类型、重大疑难复杂、类型化纠纷等法律风险问题,推动行政执法信息与司法信息共享,当好法治参谋助手,推动“智与治”融合发展。
合力共建打造基层法治治理鲜活样本
2022年4月初,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在大邑县人民法院报送的相关工作专报上批示:跨域解纷举措有力,切实解决涉藏务工返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建引领的鲜活样本。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批示:大邑县人民法院党组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合力共建维护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的20条措施,对深化拓展诉源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很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下一步,大邑县人民法院将定期考核“邑阳先锋”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完成情况,并引入服务对象、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党建工作者满意度测评机制。建立志愿者能上能下、定期轮换工作机制。在绩效考核中设置任务基础加分、完成情况良好加分和未完成扣分,作为干警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以工作专报、大事记、任务推进台账、“两微一端”宣传专栏等方式及时总结工作做法,实现工作成效“可视化”。构建“一心多点”服务网络,以实体化运行的“法律服务之家”和微信群、QQ群为依托,逐步建设覆盖西藏全域、覆盖涉藏蓉籍全体党员群众的法律服务网络,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促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从单向、线下向双向并举,打造及时性、交互式、普惠化的法律服务沟通渠道。(文/大邑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2年5月下)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