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检察机关创新开展“三式”工作法
2016-12-16 09:45:41 来源:摘要: 记者 杨傲多 通讯员 张琨 张萍 少年周某,因父亲疏于管教、母亲溺爱过度,而早早辍学、混迹社会,并在前不久的一起盗窃案中涉罪。经过专家的心理疏导和志愿者陪护
记者 杨傲多 通讯员 张琨 张萍
少年周某,因父亲疏于管教、母亲溺爱过度,而早早辍学、混迹社会,并在前不久的一起盗窃案中涉罪。经过专家的心理疏导和志愿者陪护,周某被彻底感化,表示将真诚悔过,开始新生活。其父母也认识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示将为周某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提供家庭保障。
这是绵阳市检察机关探索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新模式的成功一例。今年5月以来,为有效消除涉罪未成年人、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障碍,最大限度修复其受损心里状态,帮助他们早日回归正确的人生轨迹,绵阳市检察机关创新推行了“联动式”“分类式”“痕迹式”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机制,在绵阳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联动式”疏导:整合资源 汇聚合力
今年5月,绵阳市检察机关与市教体局、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精准帮教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实施方案》《刑事案件被害人心理疏导实施办法》和《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实施心理疏导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开启了“联动式”疏导工作新格局。
以此为契机,绵阳市检察机关与有关部门、高校,以及社会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定期交换信息,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帮教情况,确保信息衔接准确。
特别是在构建检校合作模式过程中,创新推行了“1+N”心理疏导模式,即一名心理专家+N名志愿者的心理疏导模式。由承办检察官牵头,配合心理咨询专家对被疏导对象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自身心理状况和可能影响被疏导对象心理状况的生活、学习、就业环境等进行评估,为其量身打造心理矫治和疏导方案,同时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帮教制度,充分运用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儿童游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手段,对被疏导对象的心理活动、行为问题施加长期的积极影响。
“分类式”疏导: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绵阳市某小学的学生王某,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中受害,导致右腿高位截肢。由于其家庭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肇事方又没有赔偿能力,王某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为帮助王某迈向新生,绵阳市检察机关启用了“分类式”工作法,在深入了解分析王某的具体困难的基础上,为期“量身定制”了综合疏导“套餐”——
一方面,帮助王某申请落实司法救助金、残疾人救助金、低保等,并协调关工委为其解决了直至成年的换肢费,缓解其经济困难。
另一方面,协调学校为王某单独设置厕所等功能区域,并安排同学每天轮流照顾王某,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时,会同西南科技大学的心理专家,对王某及其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多方努力下,王某的生活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与家人、同学交往越来越和谐,学习成绩也是不断提高。在2016年全市优秀作文比赛中,王某的作品荣获优胜奖!
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症结、分类施策、精准帮教,这是绵阳市检察机关“分类式”工作法所遵循的原则。
比如,针对心理问题较重的未成年人,打造了“心语室”,利用心理沙盘、音乐放松椅、涂鸦绘画板等专业辅助疏导设备,打开未成年人的心扉;针对一般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承办检察官和心理咨询专家、志愿者一同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对于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疏远的未成年人,就侧重亲职教育,着力修复亲子关系……
“分类式”工作法,提高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对症下药”的妙用。
“痕迹式”疏导:一人一档 信息导航
在绵阳某私立小学五年级就读的一名学生,因长期遭受家暴而出现心理问题,一度自称为“悲惨世界的阳光男孩”。
绵阳市检察机关在对其进行法律援助时,由于既要对孩子权益的维护,又要考虑亲子关系的修复,绵阳市检察机关从学生本人、其父母、老师分别着手,循序渐进展开心理疏导。由于疏导效果较为反复,未检干警与心理专家根据前期建立的疏导档案,仔细梳理被疏导对象的心理特征、疏导矫正过程及效果,不断调整疏导方案,找问题、求突破。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该学生的心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父亲也转变了教育方式,心理疏导融化了父子间的“坚冰”,让这个家庭再度温暖起来。
在绵阳检查机关的“三式”工作法中,这叫“痕迹式”工作法。该办法通过“一人一档”,做到疏导全程“留痕”,为构筑畅销的心理干预机制提供数据和资料保障。不仅如此,通过挖掘信息内容,绵阳市检察机关还能得到更多被疏导未成年人的真实心理诉求,从而提供更多帮助。
“针对顺利结束心理疏导的适格未成年人,其有就业、技能培训医院的,疏导档案将作为检察机关推荐其就业、培训的重要参考依据。”据绵阳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三台县检察院牵头,协调县司法局、惠民帮扶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舍去矫正对象关爱帮教技能培训中心;游仙区检察院联合绵阳世纪石油学校,合力共建了“刑事案件中适格未成年人定点职业培训基地”……这些培训机构,依据心理疏导档案,为顺利通过疏导的适格未成年人提供再就学、再就业和再培训机会。
“三式”工作法,成为了涉罪未成年人、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未成年被害人消除心理障碍的“心路导航”。随着“三式”工作法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回到了正途,让“折翼”的青春再出发,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