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破获当地涉案金额最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2017-02-24 10:22:36 来源:历时大半年,近日,资阳雁江警方破获一起利用中药材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案,涉案金额高达1.66亿余元。案件涉及四川、安徽、广东等多个省,成为当地近年破获的涉及地域最广、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最多的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
4个“空壳公司”只开发票不经营
2016年3月11日,雁江国税稽查部门通过金税工程“大数据”系统分析发现,新近成立的资阳鹏盛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涉嫌接受并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案金额巨大。
经查,资阳鹏盛药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往来业务都发生在外省,在无材料和商品储存点、无生产设备、无加工成品能力的情况下,公司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突然大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行为异常,而且公司法定代表人已不知去向”。
线索很快移交到当地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发现,4家公司的注册时间、经营地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时间惊人一致,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互为兼任,且4名法定代表人均在异地,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种种异常迹象表明,这4家公司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意识到案情重大,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了由公安、国税骨干人员组成的专案组,展开调查。
远赴亳州调查违法利益链“浮出水面”
初步摸排后,4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李某“浮出水面”。
让民警意外的是,4个公司除注册地在资阳外,其他关键信息均与资阳没有丝毫联系。“李某是安徽亳州人,公司不少法人代表甚至连亳州市都未出过,真实身份是农民而非商人。”
专案组很快赶赴亳州。
原来,亳州是有名的“中药材之都”,由于近年来中药材生意竞争激烈,李某动起了歪脑筋,想通过走虚开发票的“捷径”快速致富。为掩人耳目,他在千里之外的资阳注册了4家“药业公司”。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公司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冒用安徽省亳州市蕉城区79户农户信息,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803份,票面金额780余万元。其间,李某又以票面金额0.9%至1.2%的价格通过中间人向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的35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增值税普通发票2676份,票面金额8300余万元。同时,李某还虚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830份,票面金额7400余万元,进销两项共开具票面金额达1.66亿元。最终,李某将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卖给了9家医药公司牟取非法利益。
李某介绍,自己在“做生意”时已意识到违法,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钻空子,打擦边球。不到半年,李某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牟取利润300多万。“这些钱一部分上税,一部分‘买发票’,一部分开支公司日常费用,余下不过几十万。”
“李某的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了1200余万元的税款损失。更严重的是,他将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卖给其他企业,帮助这些企业使用非法手段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办案民警介绍。
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影响地区广,公安部以该案为线索发起全国“集群战役”。目前,该案相关涉案人员已经抓捕归案。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