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戒护区
2017-06-26 13:31:16 来源:法制网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通过医疗戒护、场所适应、康复成长和回归巩固四个功能区域来完成对戒毒人员的戒毒矫治。医疗戒护区是戒毒人员两年戒毒生活的第一站,对戒毒人员能否顺利实现戒毒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进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下称新华强戒所),对医疗戒护区进行了探访。
三功能 为戒治生活起航奠基
进入新华强戒所管理区,向左望去,一栋墙面颜色米黄与紫色相间的五层现代化大楼映入记者眼帘,大楼居中位置紫底字白的“医疗戒护区”五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大楼前面,是一个文化公园,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文化长廊、现代雕塑相得益彰,小桥流水、人工山湖遥相辉映,不时传来阵阵知了的叫声。由现代化建筑和文化公园构成的医疗戒护区,环境显得十分优雅。
走进医疗戒护区大门,记者看到地面洁净如镜,指示引导牌让各楼层功能室分布一目了然,虽然人来人往,但人们不管是走路还是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声响,整栋大楼显得十分安静。
新华强戒所所长杨春林介绍:“我所医疗戒护区于201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全省第一个按照一甲医院标准建设的医疗戒护区,主要有三大功能。”
——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实施全面体检,及时、准确发现新戒毒人员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疗方案。
——对新入所戒毒人员有计划实施脱毒治疗、疾病治疗、身心康复训练,开展防毒拒毒知识教育。
——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实行适度宽松的管理制度,体现人文关怀,降低或消除抵制情绪,使其初步适应新环境,熟悉戒治流程,对两年的戒毒生活做出规划。
杨春林说,医疗戒护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让新入所的戒毒人员在下队之前,具有符合戒治要求的良好身心,初步适应戒毒环境,知晓戒毒流程,对两年戒治生活做到心中有数,为顺利完成戒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医疗戒护区门诊大厅,记者看到一名戒毒人员从B超室出来,身后的民警手里拿着检查报告单。
记者上前询问了这名戒毒人员在医疗戒护区的治疗和生活情况。戒毒人员告诉记者,他姓邱,今年46岁,吸食海洛因14年, 2017年6月18日第三次来到戒毒所戒毒。
“公安(民警)直接把我送到这里,后来才知道这是医疗戒护区。”邱某说,这里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来了第一件事体检,查血、拍X光片、B超、医生查体等等,很是全面。体检完后,民警告诉他,过了生理脱毒期且身体合格者,留区进行为期7天的健康监测并接受相关训练,若没发现新的问题就可分到队上。身体不合格者留区治疗,直至合格后才能分到队上。邱某因还没有完成生理脱毒和急性肺炎,就留在了这里。
邱某说,医生为他们建立了健康卡,每天治疗什么、学习什么、训练什么都安排得非常仔细。如,医疗戒护区每天开展“两会”活动,晨会上做音乐操,对自我进行肯定与强化,暮会则对当日的戒治心得进行分享和讨论,让他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达到自我肯定、唤醒积极情绪的目的。加之民警也和蔼可亲,跟到了家一样。
“我恢复得很快、很好,今天在作复查,如果(复查)合格,很快就可以下队了。”邱某带着喜悦的心情向记者道别,在民警的引领下,他到另一科室继续进行康复检查。
三对一 病房式管理显人文关怀
来到医疗戒护区三楼,记者看到了与医院一样的护士站和病房,《医疗戒护区戒毒人员生活指南》让戒毒人员一周的戒治生活一目了然。戒毒人员穿着统一的病员服装在民警的组织下正在做戒治康复操。
“医疗戒护区实行病房式管理方式,戒毒人员住病员房、穿病员服、吃病员餐,而且每名戒毒人员都配有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和主管民警,实施三对一全时空医疗服务。”杨春林对记者说,这是医疗戒护区的最大亮点。过去,戒毒人员一进所就接受所归队纪教育和军训。现在,戒毒人员入所后首先就到医疗戒护区接受身体检查、戒毒治疗和身心康复。这样做,是把戒毒人员当病人来救治,目的是让他们从心底真心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以消除戒毒人员内心的对新环境的恐惧,让他们尽快从抵触、对抗情绪中走出来,愉快接受戒毒治疗。
医生程雪琴讲了一个“哑巴”说话的故事,着实让记者感受到了这里的人文关爱。
程雪琴说,今年5月,她主管了一名50多岁的戒毒人员王某,患耳聋等病已有20余年,别人跟他说话,他总是以手势或喉头并不清楚的发音予以回应,慢慢地,大家都默认了他就是个“哑巴”。原本10分钟的交流,与王某要一个小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病员的陈述,医生就能评估治疗效果,而王某只有通过每日三次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全身的检查检验结果来评估。20多天过去了,程雪琴不厌其烦,她还学会了“手语”。
程雪琴明白,王某除了身体有病,心理也有“病”。每次在与王某的交流中,除了了解病情,还了解他的家庭等情况。程雪琴告诉王某:“我是医生,真正哑巴是先天性耳聋造成的,你是后天耳聋,你是可以说话的,你如果长时间不说话,以后就可能真的不会说话了,你在这里有什么困难和想法都可以跟我说说……”王某每每听到这些话都低下头,程雪琴明白这话说道了他的心坎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上午,程雪琴正在查房,一名戒毒人员急匆匆跑过来报告“程医生,王某找你”,她急忙奔向王某的病房。看到冲进病房的程雪琴,坐在病床上的王某笑着说:“程医生,我想下床活动一下……” “王某突然开口说话,虽然让我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程雪琴对记者说:“人是有感情的,我坚信,一份关爱就会有一份回报。”
三途径 科学治疗提升戒毒效果
戒毒是世界难题,提高戒毒效果必须提高科学戒毒水平。杨春林告诉记者:“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提高戒毒效果和治疗水平。”
——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一方面“走出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每年要将30%以上的医护人员送到高校、专业医院参加戒毒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请进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所开展戒毒专业技术讲座(每季至少一次)、来所会诊(每月至少一次)等形式,提高理论和实操水平。再一方面就是引进高科技的医疗技术设备,提高检测和治疗质量。2016年来,在全省戒毒场所率先配备了DR、全自动生化仪、消化内镜等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大大提升了对病因检测的准度和精度,为提高治疗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变“监舍”为病房,消除恐惧情绪。在医疗戒护区,戒毒人员看到的不是坚固的铁窗和“冰冷”的监舍,而是明亮、整洁、统一、规范的病房,再加上温馨的标语,舒适的病员服,第一时间让他们感觉到来到了医院,他们是病人,焦虑、恐惧的情绪顿失。二是变强行矫治为主动引导,端正戒毒动机。医疗戒护区改变传统的入所后立即进行强制的所归队纪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医学短片和课堂化教育方式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知识、成瘾原因、吸毒危害和科学戒毒方法,引导戒毒人员树立科学的戒毒信念和坚定戒毒信心,从而端正戒毒动机,积极规划好两年的戒治生活。
——探索实践科学戒毒方法。对处于生理脱毒期的戒毒人员除广泛应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外,大胆将中医针灸理疗技术用于戒毒。同时,将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曲酮用于海洛因患者的抗复吸治疗,收到了积极的戒毒效果。统计显示,接受中医针灸理疗技术戒毒的戒毒人员,3天之内戒断症状就能得到基本控制,接受阿片受体阻滞剂抗复吸治疗的戒毒人员,80%对海洛因等药物无心理渴求和生理渴求。
通过医疗戒护区,新华强戒所还把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医院职能进行扩展,对病残戒毒人员、HIV感染者、精神行为异常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场所卫生防疫等工作。过去所医院只能对一般性疾病如伤风感冒、头痛发热等进行治疗,但是对戒毒人员特有的疾病,如言行异常行为、幻觉等行为无法进行治疗。现在戒毒人员出现行为异常症状都能在所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异常事件发生,也将医院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了。
探访结束时,杨春林对记者说,新华强戒所医疗戒护区运行一年多来,虽然戒毒人员反响很好,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今后将在硬件建设、规范管理、科学戒治上下更多的功夫,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治原则,把医疗戒护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使每名戒毒人员都能以良好的身心、坚强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向着戒毒康复的目标,从这里扬帆起航。法制网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简华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