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网民辱骂警察被拘事件舆情研究

2017-02-20 11:50:07    来源:

摘要: 【舆情综述】   春节前后,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出现网民辱骂警察被拘留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不可否认,当下网络中时有出现“怨警”情绪,一定程度

       【舆情综述】

 

  春节前后,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出现网民辱骂警察被拘留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不可否认,当下网络中时有出现“怨警”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和谐关系。可以看出,近期警方执法行为的初衷,正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维护警察权威,由此引领社会价值导向。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选取三起典型案例,对执法后的舆论场进行观察,发现在有些案例中,处罚获得舆论一致支持,但在有些案例中,网民声音却出现了分化。本文从政法机关如何把握执法尺度,令处罚行为达到预期的舆论效果,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春节前后网民公开辱骂警察事件一览表

 

【舆情事件】

 

网民侮辱哈尔滨牺牲民警被拘:公众一致称赞

 

【事件概述】

 

  127日晚,一条“哈尔滨一民警在春晚开始前遇袭牺牲”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传播。官方微博“@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民警”通报称,该分局太平庄派出所民警曲玉权处警时被5名男女摁地袭击后死亡,年仅38岁。事件随后引发众多网民关注,舆论多为被袭民警身亡感到深切痛心和惋惜。不过,网络上也出现个别网民发布侮辱牺牲民警的言论,引起公众愤慨,网民“@lukehcen0”(陈某)发布微博称,“凡打杀公安者皆为英雄,点赞”,网民“@长春社会姐”(江某)在评论此事时称,“啊哈,他女儿没人保护了,大过年的,遭报应没”。

  129日和31日,官方微博“@广州公安”和“@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分别发布消息称,陈某和江某两人已被广州、南宁两地警方查获,二人对网上发帖辱警的事实供认不讳。另据《法制晚报》消息,目前,陈某因涉嫌煽动暴力袭警罪已被广州警方刑事拘留。

 

陈某、江某微博发言截图

 

【舆论观察】

 

  公安机关积极介入处置后,多家媒体发表评论文章表达支持之意。东方网评论指出,侮辱牺牲民警不该成为“连续剧”,目前依然经常发生造谣惑众,扰乱视听等案件。由此可见,净化网络任重道远,还应加强超前防范工作,力争防患于未然。华声在线评论希望此次事件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威慑效果,警示网民在互联网上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中安在线评论称,对网络“喷子们”的乱喷切不可纵容,他们歪曲历史、罔顾事实,一旦超越了法律底线,必将为自己的乱喷付出惨痛代价。

  在微信平台中,“POLICEMAN”、“AK羽林卫”、“平安中原”、“警事V言”等微信公号关注此事并积极发表评论。微信公号“瓜尔佳”建议增设侮辱殉职人员罪,“要深刻认识其言行对社会潜在的、巨大的危害性,侮辱殉职人员就是要毁掉我们的民族精神”。 微信公号“POLICE警魂”则呼吁“侮辱英雄罪不可赦!法治社会依法惩治违法者。”

  公安机关依法从快查办网络违法行为,告慰逝者英灵,净化网络空间,彰显法律威严,也受到网民一致称赞,不少网民拍手称快,如网民“清槐茗栩”称赞,“理应出手,嘴贱就该付出代价。净化网络环境,维护警察荣誉!”网民“@小笨蛋_玥”称,“春节一片祥和的背后,人民警察在守护平安!英雄血不能白流”。

 

沈阳市民朋友圈辱骂警察被拘:舆论出现分化

 

【事件概述】

 

  121日,辽宁沈阳市民马某陪妻子去医院产检时违法停车被交警贴罚单,随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辱骂交警“绿皮大哥”等文字。

   之后,马某辱骂交警的微信截图在网络扩散,引发网民议论。121日,警察自媒体“警信”首先发文《你敢辱骂全体人民警察的母亲,我敢代表人民警察讨伐你》,在网上热传。随后,“警眼看天下”、“中国V能量”等多个警察自媒体纷纷发声表示声援,要求落地查人,依法严肃处理。

  122日中午,警察自媒体“瓜尔佳”发文《侮辱“绿皮大哥”被拘留 马先生春节将扶着铁栏闻鸡起舞》称,“今天中午,沈阳公安充分考虑到他在朋友圈侮辱他人后,删除辱骂文字的情况,依法行政拘留7天”。该文章发布6小时阅读量快速突破了10万。随后,公安部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以“朋友圈骂警察是种怎样的体验”为题对该文予以转发,“@段郎说事”、“@中警安徽”等微博也纷纷转载。

 

马某朋友圈发言截图

 

【舆论观察】

 

  此事处置结果获得了警察群体的大力支持,微博“@冰城蜀黍”称,“这次处理的快、狠、稳,没让基层警察们心凉”。微信公号“瓜尔佳”发文评论称,“拘留一个马先生,并不是公安机关的目的,目的让‘马先生们’感到惊悚,请他们停止污染社会环境,承担起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就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此外,有警察自媒体建议严厉处罚辱骂警察的行为,如微信公号“警眼看天下”发文称此事“处理又轻了”,并列举了刑法侮辱罪和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认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舆论场中,普通网民的意见则呈现分化态势,半数网民支持警方做法,认为“违规还骂人”的行为应该被罚,如网民“@新动力传媒哥”称,“违反规定受到处罚是不可避免的,公然辱骂执法警察,是对警察人格上和警察形象的侮辱,人民警察每当遇到危险事件时,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我们都应该尊重理解警察这个职业”。但是,也有一些网民对此处罚持质疑态度,如网民“@Leven粉”认为,“这样骂人的确是不好,但这样就算违法是不是太重了”,还有网民追问“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一般只能好友可见,算不算公然辱骂警察?”

 

秦皇岛网民微博骂警察被拘:七成网民质疑

 

【事件概述】

 

  21日,网民“@我是贾后行”在微博中辱骂警察:“还有那些开车顶交警跑的,就该把交警顶死!不是我恨交警我就恨这法律!”

  241144分,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秦皇岛网警巡查执法”发布通报称,对此事获悉情况后,该市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对发贴人进行核查。23日,将发帖者贾某某抓获。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贾某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该通报还提示广大群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友理性发言,对于恶意造谣造成不良影响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打击”。

  25日,澎湃新闻网以《秦皇岛警方:一男子发微博辱骂警察,被行政拘留15日》为题予以报道。之后,获得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重点网站关注转载达百余次。

 

贾某某微博发言截图

 

【舆论观察】

 

  对于行政拘留处罚,有媒体认为应捍卫警察权威,如东北新闻网评论称,“微博辱骂警察这并不是个案,因一些小事就在网络上公然辱骂警察,借以发私愤的,无论如何,警察的权威和尊严必须被维护和尊重”。一些警察自媒体公号如“警界”、“83警营”、“河北公安”等都对此事予以推转,微信公号“小警E站”发文《春节期间,第9位网民在网上公开辱骂警察被抓获!》。

  相对于警察职业群体的一致称赞,网民对这一处罚质疑较多。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约七成网民对此事表达质疑态度,警方拘留的执法标准和方式是否恰当成为讨论焦点,如网民“@zhangwujijiji”认为,“这种言论更像是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而并非威胁恐吓或者行动指引,是否构成轻微治安案件有待法律进一步明确”;网民“@倔强的小草盆”追问称,“骂警察也没有具体损害到哪个人的名誉,也没有说对谁寻衅滋事,那么抓捕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还有网民认为警察有选择性执法之嫌,如网民“@吃大餐的sohu”称,“辱骂警察应该被抓,恶意谩骂诽谤他人也要付出代价,但是骂警察和骂平民付出的代价为啥不一样?”此外,“@婧婧翠竹”等网民提出建议,称“对方过激的言论不对,可以让他撤消,进行道歉就可以,没必要如此处罚,这样会形成警民对立,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舆情解析】

 

情形各异 倾向不同

 

  纵观上述案例,在“网民辱骂牺牲民警被拘”一事中,警方抓捕行动获得了绝大多数舆论的支持,而在后两起事件中则产生了较明显的舆论分化,尤其是在“秦皇岛男子微博骂警察”一事中,网络负面评价较多,主要源于多数网民将此行为定性为牢骚性言语,而且不针对特定个人,认为被拘留处罚略显严苛。由此可见,貌似相同的“网民骂警察”行为,但是在不同情形之下,警方采取同样的处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舆论倾向。因此,在具体处置中,政法机关还需仔细考量执法尺度,准确使用惩戒手段,从而恰如其分地达到警示目的,让惩戒更具警示效果和法律意义,也令公众更加心悦诚服。

 

标准各异 理解不同

 

  在多数案例中,警方通报将拘留标准一笔代过,处罚依据描述含混,而从部分媒体报道和评论中可见,处罚依据多来自《治安处罚法》的不同条款、刑法及两高司法解释,很容易令公众产生标准混乱之感。此外,警方的执法尺度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正如不少网民追问,处罚骂警察的网民是好事,但是需要让大家明白“骂到什么程度就要被抓?”可以说,执法标准和处罚依据的不同,成为网民对此类执法行为产生疑问的主因。对此,公安机关应重视民意,以及时、扎实的普法释法,统一公众对公安机关处罚行为的认知。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7年第5期)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