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捣毁医疗美容“黑窝点”

2017-05-04 10:14:54    来源:法制网

摘要: 美容店卫生条件堪忧,也没有相关许可证,负责注射的人员更是没有医师资质,但他们竟敢给客户注射无批文的高利润肉毒素、玻尿酸。在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等地,就有这

      美容店卫生条件堪忧,也没有相关许可证,负责注射的人员更是没有医师资质,但他们竟敢给客户注射无批文的高利润肉毒素、玻尿酸。在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等地,就有这样一些“黑窝点”存在。

  近日,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渝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联合重庆市、渝北区食药品执法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查处多个医疗美容“黑窝点”,现场查获一批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肉毒素(18盒)、玻尿酸(91盒)等美容药品,捣毁销售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渝北警方在工作中发现,重庆市部分美容店、美甲店存在使用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产品的情况。据此,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食药品监督执法支队与渝北区分局经侦支队、区食药品监督执法支队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开展工作。
  4月20日,联合执法小组分别在渝北区新牌坊、黄泥、江北区观音桥等地美容美甲店查获大量标注全英文、韩文,且无国家卫生部门和药监局批文的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产品。
  经调查,2015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赵某、秦某某、陈某某、王某某等人在渝北、江北等地开设了多家微整形美容店,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线上”交易,采用微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从韩国购买肉毒素、玻尿酸等非法美容针剂。之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做微整形宣传,吸引客户上门注射,注射地点均是写字楼、住宅等环境隐蔽且卫生条件堪忧的场所。
  警方调查得知,查获的这些美容店都没有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负责注射的工作人员也无《医师执业资格证》,只是美容院普通职工。
  由于嫌国内允许使用的两个品牌的肉毒素利润太低,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购买韩国肉毒素给需要注射的消费者使用,每支的利润均在1000元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00元。
  目前,谢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渝北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渝北警方表示,不当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素可能会引起肌肉松弛麻痹,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健康的症状。
  目前,肉毒素在我国被批准的只有两个品牌,即为美国生产的保妥适和兰州生产的衡力。注射用A型肉毒素在我国按特殊药品管理,只能在正规机构的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按假药论处。
 
  □ 说“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立法层次有待提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是乎,一些女性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漂亮,选择通过医疗美容的方式达到目标。
  但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美容毫无疑问是医疗行为,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
  目前,无论医疗技术如何发展,只要是手术,就一定存在风险。因此,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只有医疗机构才能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也只能是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黑窝点”既不是医疗机构,也没有执业医师,私自开展医疗美容行为,其风险必定会大大增加,实践中,爱美之人因此致残致死的消息也时有发生。
  对此,除了主管部门联合工商、药监等部门依法对医疗美容“黑窝点”重拳打击、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公开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注册信息,建立医疗美容“黑窝点”举报平台,提醒消费者注意医疗美容“黑窝点”风险,提示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美容。
  如果要从根本上防止医疗美容行业乱象,还需要提升医疗美容相关规范的层次,制定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相关法规,以法规形式硬性约束和规范整形美容业。   陈磊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