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不是外星人就能抓得到

2016-07-19 15:31:26    来源:

摘要:  程兵速写  人物档案  程兵,57岁,四川警察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三级警监。  个性言语  我个人天赋不算好,但我相信勤能补拙。  第一印象  盈寸白发,身姿挺拔

  程兵速写



  人物档案

  程兵,57岁,四川警察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三级警监。

  个性言语

  我个人天赋不算好,但我相信勤能补拙。

  第一印象

  盈寸白发,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神情谦和。


  □本报记者杜萌马利民

  入秋时节,天空阴沉,小雨淅淅沥沥。

  程兵领着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4名教师来到某县城繁华地段的一条巷子里。

  4个月前,这里发生一起命案,经营街边服装店的一名年轻女性在这里被尾随男子抢劫,中刀身亡。


  当众承诺

  恰巧四川警察学院与这起命案发生地的警方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不久,这起命案的全部资料被带回到侦查系主任的案头,全系教师参与“梳理”案情,集纳众人智慧。随后,程兵带着4名教师专程前往命案现场踏勘。

  程兵同4名教师驱车前往案发地途中得知,当地公安事先答应好接应他们,却因一起刚刚发生的重大案件全都赶往现场侦查,无法和他们会合。

  “那里是居民区,居民听到有人问案情,都围了过来。”

  警院教师找到命案发生地点后,围过来的居民们义愤填膺地表达他们对抓获杀人凶手的迫切期待。程兵开口问面前一位上年纪妇女是否知晓案情,岂知她顿时泣不成声、双膝下跪。原来,死者恰恰是她的女儿。

  “大姐别急,我们就是为这案子来的。”程兵伸出双手,弯腰扶住瘫倒在面前的妇女,随即对周围群众说:“请大家放心,我们警院的专家会协助公安局侦破这个案件,一定能抓获凶手。”

  当众承诺没有一丝犹豫吗,万一破不了案呢?

  程兵——自1980年入警院工作,掐指算算已逾30年,参与过类似重大案件尤其是久侦不破案件的侦破调研实践。此次行前,他与同仁一次次审阅案情,了解办案侦查员及指挥员的思路,主持警院侦查系同事对这一案情的分析会。

  程兵对居民的承诺并非心血来潮,他内心确认“破案有点儿把握”。


  疑难悬案

  ——凶手是惯犯还是偶犯?

  ——是蓄意杀人还是突起歹意?

  ——是吸毒者还是赌徒所为?

  ——是一人作案还是伙同他人?

  ——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案情基本框架为:死者30多岁,在县城闹市区与人合伙经营街边服装小店,衣着朴素,当晚9点多关店回家,拐入小巷,在走廊遭尾随者抢夺身背挎包,经搏斗,包扣被扯掉。凶手持跳刀刺戳被害人十几刀,其中一刀刺中心脏。

  在全案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任何推断都要能经得起质疑。

  警院教师提供的分析意见是:凶手选择抢劫目标存在偶然性,匕首丢在现场,匕首上有指纹,说明凶手有恐慌;用刀手法不似心狠手辣的抢劫惯犯。

  值得庆幸的是,命案现场的巷子口对面,一轿车车主怕爱车被盗,在家居二楼的窗台上自架摄像头,入夜后开机,恰恰录下嫌疑人慌张跑出巷子口的画面——那是一年轻男子在奔跑,他身着T恤衫,腰内侧疑有一鼓鼓囊囊之物。这成为侦破此案最有价值的线索。


  承诺兑现

  毕竟案件侦破工作面临困境,毕竟案件“悬”了4个多月。

  警院侦查系教师助力这起命案侦查工作,事实上与当地警方共同承担破案风险,这对警院专业水平和声誉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

  嫌疑人在录像中显形,怎么找到他?

  “除非此人是从外星球来的,否则一定找得到。”程兵这句话斩钉截铁。

  来自警院教师的建议是:复制嫌疑人视频截图,走村串户发放,当地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嫌疑人视频截图悬赏线索,找有前科的重点管控对象逐一辨认……

  程兵记得那天,就在警院助力当地警方侦查这起命案仅仅一个月后,他的手机响了,是命案发生地公安局主管刑侦副局长给他打来的,对方欣喜地告诉程兵:“这个案子破了,我们找到了这个人!”

  原来,办案警方采纳警院教师建议,关键突破点始于看守所收监的一名吸毒者,他在辨认视频截图时,声称虽然不知此人姓名,但与此人一起玩耍过,此人是外地人,不知道现今人在何处。凭此有限线索,办案人员将侦查重点瞄准此人同乡聚集地,这一招果真奏效,很快将命案嫌疑人生生从他藏身的老乡堆儿里揪出来擒获。

  “我父亲是共和国第一代警察。”

  程兵年少时最崇拜父亲,自小立志长大要像父亲那样。17岁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回想当年,程兵感叹插队那些日子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能吃苦,能担当,不轻易打退堂鼓,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往事历历在目却已成过眼烟云,程兵轻喟一声,“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不是金钱和地位能够衡量的”。(新闻来源 法制日报视点)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