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上有这样一位女巡警
2016-07-25 09:56:03 来源:入警三载,不论酷暑严冬、风雨雷电、雪霰交加,日复一日上岗执勤,每每六七个小时的辛劳,这位年轻女巡警心里沉淀了几许职业体验和情感?
|
上图左三为王姗娜。 陈闻 摄
人物档案
王姗娜,28岁,北京市公安局巡警总队民警,三级警司。
个性言语
没有什么幸运是应当给你的。要问的是,你担当得了什么?
第一印象
身材高挑,谈吐从容,理性冷静,心智成熟。
□本报记者杜萌
王姗娜身穿警服,佩戴全部巡警装备,英姿飒爽地巡行在首都北京长安街上。
入警三载,不论酷暑严冬、风雨雷电、雪霰交加,日复一日上岗执勤,每每六七个小时的辛劳,这位年轻女巡警心里沉淀了几许职业体验和情感?
放下矜持
“天安门在哪儿,怎么走?”
“去动物园,坐地铁快还是公交快?”
“西单大悦城在马路这边还是那边?”
“庆丰包子铺离这儿有多远?”
身为首都政治中心区的巡警,王姗娜步巡时经常遇到外地来京旅游者询问。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大多对女巡警怀有敬佩之心,保持着一定距离,可一旦有人上前问路,往往会围上来一拨儿又一拨儿人相继发问。
节日期间尤甚,西单文化广场尤甚。
未及一小时,逾百人问事问路,这现象并不夸张。最不可思议的是,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询问竟然是同一个问题,比如“天安门在哪儿”。
巡警的职责中固然有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服务一项,哪晓得应接不暇地回答、回答、再回答,令人不免口干舌躁、心情烦躁。
王姗娜经历如此体验,思想有波动。她与妈妈聊天,妈妈一句话醍醐灌顶般警醒了女儿:“你想想,妈妈到外地向警察问路,如果警察不耐烦……”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神情焦虑地朝天安门方向吃力地走着,她告诉正在步巡的王姗娜,她家在复兴门外。细心的王姗娜确信老人家转了向,老人家恰恰朝着和家相反的方向前行。
不管王姗娜怎么劝说,固执的老人家坚信自己没错。终于,老人家被王姗娜苦口婆心的诚意打动,服从眼前这个警察丫头的劝告。当老人家转身告别时,她特别叮嘱王姗娜,“丫头,晚饭一定到我家去吃,我等你来啊”。
“执勤心态很重要。”
生活中的王姗娜是一个爱美食、爱电影、爱逛街的80后女孩;工作中的王姗娜清楚地意识到,好巡警要培养自己内心的首都警察一言一行的文明意识,要培养服务百姓意识,女巡警在工作中还需要淡化性别意识。
“执勤时,女孩子的矜持最要不得,必须放下。”王姗娜对此毫不犹豫。
独立自主
父亲是法官,母亲是护士。
王姗娜出生时比预产期晚了几天,爸爸取一个“姗”字放入她的名字里。小时候因父母工作繁忙劳碌,王姗娜常常独自一人在家。
身为女儿,王姗娜对父母的评判是:家里大事多由母亲定夺,她敬佩母亲;父亲爱读书,自己继承了父亲感性、知性的一面。
“从小到大,自己的大事自己作主,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考大学、选专业、考公务员、当警察、当巡警,父母给女儿的一句话是:“选择了别后悔。”
烈日暴晒,长时间走在街面上,抹多少防晒霜能阻止肤色变黑啊。
雷暴闪电,风急雨骤,街面无人,女巡警与男巡警一样照常执行巡查任务。
王姗娜从警伊始,多位“师父”言传身教,告诫她执行公务要心系百姓、将心比心,要自觉维护首都民警形象。“法律专业学习了思维方法,锻炼了分析、辨别能力,也确立了人生价值观,教会我处理任何问题先要冷静,多用理性思维”。
队领导信任王姗娜,请她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体验,参与针对入队新警进行的岗前培训。她制作PPT,将工作各环节及细节逐条逐项地分类介绍;队领导交给王姗娜撰写巡控工作规范任务,她利用休息时间撰写近两万字的文稿,不断向“师父”、老巡警、队领导、上级领导请教,广泛征求修改意见。
“不要说你大学毕业怎样,也不要管有人说站街巡查是浪费生命。”王姗娜笃定内心职业认同感的道理是:“没有什么幸运是应当你得的,要问的是,你担当得了什么?”
《论语》中有句话曾是王姗娜中学时为写作文背诵的,她起初对这句话理解不深。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这句古语讲述的道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她的眼前。时至今日,张口背诵,一字不差——有道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