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东:“红门”英雄雪域高原守护神

2016-12-19 10:26:19    来源:

摘要: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消防战线上,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藏区高原的“平安点”;在生死紧急关头,他把对党的忠诚写进了“119”的“坐标点”;


  “原则就是‘火焰山’,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管你是谁,就是把天王老子搬来也不行。”杨武东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之势,力挫堂弟。

  无赖之下,堂弟放弃了店子的继续装修,在杨武东的帮助下,移师康定开起饭庄,开张吉日两兄弟脸上都露出灿烂的微笑。

  12年来,杨武东拒绝非法红包120个,共计人民币10多万元,确保了工作底线不失堤。

党的需要最光荣——艰苦条件择无悔


  “三天不停电,不是色达县∕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五月下冰雪,寒冬响惊雷∕遍地无蔬菜,城中树难种∕米饭开水泡,面条靠高压∕氧气吃不饱,工作四处跑。”这是杨武东对色达恶劣气候,工作环境的真实描述。

  勇敢的事业,需要无畏的人。

  2014年1月9日,在群山连绵,碧蓝苍穹之下,世界第一大佛学院——色达县五明佛学院,一场大火惊动了中南海,满山红房全安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按照上级指示,支队马上组建一支五明佛学院专职消防救援队。海拔高、条件苦、任务重,到底选谁去带这支队伍?支队长、政委两人翻来覆去权衡过去权衡过来,最后一拍即合,觉得还是杨武东最合适。

  出征壮行时,杨武东的宣言是:“党的需要最重要,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1月10日,杨武东临危受命带领14名战士,迅速奔赴色达五明佛学院,组建了一支专职消防救援队。从此,杨武东与6类高海拔地区和严寒酷冷相依为命并肩战斗。

  不身临其境,就不知这里的厉害:最低温度零下30多度,四季霜雪,氧气含量不足60%……板房漏风漏雨,饭菜基本开水泡,有火炉没电,2床铺盖冷打抖……靠冰河取水供水,工作是爬坡上坎,走巷串房,发现火患……在五明佛学院这条山沟里,杨武东一呆就是二、三年。而正常情况下,这里的消防战士都是1年一轮换。
 
提及在色达的艰辛,杨武东的妻子最有发言权。


  2016年2月11日,杨武东刚结婚10天的妻子不打招呼式的来队探亲。可老天没有给她好“果子”吃。竟然连续停电8天。房间内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晚上零下三十多度的极低气温,垫3床褥子、盖3床被子,都冻得人全身冰凉,无法入睡,妻子抱着铺盖嚎啕大哭。

  虽然条件艰苦,但杨武东不甘平庸。他提倡:以艰苦不怕苦,吃苦不畏苦,平凡不平庸的激励口号,调动大家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藏区寺庙多,大多建在缺水的半山腰,僧侣宿舍又连接成片,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寺庙距离县消防队较远;地理海拔较高,道路崎岖狭窄,冬天路面容易结冰;消防水源较远,供水困难;火灾扑救中,人员体能消耗大、极易缺氧等现实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及时控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

  杨武东和中队的官兵们开动脑筋,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分析和科学实践,成功探索出“511”(供水)出水操。使救援速度更快、机动敏捷性更强和供水距离缩短,这套操作法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并在2014年五明佛学院 “12.6”火灾中得到实战检验,受到各级领导的点赞。 

  “商品买卖可以选,但党的事业不可选,只有干好的权利,没有选择的份。”杨武东就是这样的执着奉献。

  近几年来,杨武东边工作、边实践、边探索创新,狭小空间救援法、废墟营救破障法、快速破冰取水法、零散居住地扑火法等10多项创新战法在实战中得到运用,并在部队形成战斗力。省内外消防部队和一些专业消防队,还通过电话、QQ、微博、微信、视频网络向杨武东取经讨教,解决了不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2016年7月16日,笔者跟随消防队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宣传防火防盗知识结束下山时,杨武东哼唱起自编自导的《防火防盗宣传说唱词》:城乡群众请注意,防火防盗要牢记∕出门必须关电器,用电用气别大意∕木房屋内烟花忌,管好儿童不儿戏∕邻里和睦很重要,平安社会最需要。

  临别时,我被杨武东床头柜上的一张结婚照吸住了眼球,不是因为他妻子的美,而是照片背后的一句结婚誓言:誓与红门共白头。

  壮哉,杨武东!

  敬礼,雪域红门英雄!

  点赞,新时期最可爱的公安消防兵!

  【人物档案】 杨武东,2004年入伍,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四川甘孜州康定市消防大队榆林特勤中队中队长,上尉军衔。曾在绵阳、理塘、色达公安消防部队工作。先后被表彰为“‘5.12’全国公安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消防中队指挥员”、“首届四川十大最美人民警察”、“带兵之星”、“优秀基层带兵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