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城IT刑警——记四川省十佳刑警候选人杨周

2017-09-14 14:25:37    来源:四川法制网

摘要: 滚滚征尘,磨砺风刀雪剑;浩浩雄风,激荡金戈铁马;勤学苦练,终成理论的行家。    他,英姿勃发,抬望眼,靠数据破获诸多疑案;他,青春飞扬,谈笑间,让警徽闪

      滚滚征尘,磨砺风刀雪剑;浩浩雄风,激荡金戈铁马;勤学苦练,终成理论的行家。

  
  他,英姿勃发,抬望眼,靠数据破获诸多疑案;他,青春飞扬,谈笑间,让警徽闪耀正义之光。
  
  他,刑侦专家、理论教官、键盘上的“舞者”,大数据时代的小城IT刑警,用大数据捍卫刑警荣耀,令罪犯胆寒。
  
  他,安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杨周。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刑警候选人之一。
 
QQ截图20170914141516.jpg
  
  科技+创新  信息技术护小城
  
  在川东小城安岳,有这样一个IT刑警,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坐在电脑前,面对着冷冰的屏幕,用鼠标点击和平的呐喊,用键盘敲击正义的呼声,鼠标是降妖之利剑,键盘是除魔之锋刀,用利剑剥去画皮,用锋刀斩断黑手。
  
  今年32岁的杨周,是安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分管情报研判,他善用警务大数据服务破案,在海量信息中梳理线索。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从繁杂的数据中抽丝剥茧,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指挥民警将嫌犯一举拿下……这是他的工作写照。从事刑侦工作12年的他,运用情报研判破获命案53起,打掉黑恶团伙49个,打击处理团伙成员241名;侦破刑事案件2187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747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价值500余万元。
  
  2015年3月5日,安岳县一个偏远的乡村里发生了一起无名女尸案,女尸头面部都有开放性的创口,现场除了散落着大小不等血迹斑驳的石块,没有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案发当时杨周同志还在外地出差,当他回到单位时,已是一个星期之后,可是案件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由于地处偏僻,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都无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杨周同志临危授命,回到单位连家都没有回就投入案件的分析研判中。她是谁?谁对她痛下毒手?动机何在?一个个疑问,在杨周脑海里萦绕开来,又泡影而散。在反复阅卷和查看现场资料后,杨周大胆推测死者可能是外地务工乘坐火车返乡的民工,通过信息系统对全国的铁路乘车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比对,当天晚上便确定死者身份,同时判定与死者同行的一刘姓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同事们都劝他回家陪陪家人和孩子,他却执意要和大家一起前往抓捕嫌疑人……
  
  从开始分析研判到明确嫌疑人,再到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用了仅仅八个小时,这是传统侦查手段无法比拟的。杨周的大数据思维为案件的及时侦破指明了方向,是他让大数据说话,让大数据告诉我们真相。
  
  近年来,随着金融、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电信诈骗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是当前刑事犯罪增长幅度最快的案件,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社会危害十分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杨周同志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刑侦工作的需要,创新构建“O2O类案侦查机制”,针对多发性侵财案件实行案件分级分类侦查,情报分级分类研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侦查破案工作模式变革升级,使得侦查活动常态化、规模化、精准化,打击质效有了明显提升,技术、手段、情报作用十分明显,刑事执法日渐规范,科学的组织指挥体系日臻成熟。此项工作也得到了省厅的肯定,《人民公安报》和《四川法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2016年5月至6月,安岳县连续发生冒充子女的电信诈骗案30余件。通过对全部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发现涉案的机主信息和银行户主信息均不属实,打电话地和取款地都不在安岳,如何确定手机和银行卡持有人的真实身份,成了案件侦破的关键。
  
  夜深了,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持续一个星期的熬夜研判,收获的只是一些模糊的背影。方向在哪,案件突破口又在哪?眉头紧锁的杨周陷入了沉思,可不一会儿,他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杨周反复分析相关资料,熟练地运用系统工具,从作案手法、银行卡开户资料、转账记录、取款人的视频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倒查和串并案件,进一步扩展案源,两个星期后,嫌疑人的轮廓逐渐清晰,一个广东电白籍范氏家族和四川遂宁籍田氏家族团伙浮现在大家面前,通过布网,顺藤摸瓜,最终在广东、浙江、四川等地成功抓获嫌疑人15名,扣押涉案赃款235万元,侦破诈骗全国同类案件300余件。
  
  勤学+善研  学用结合育英才
  
  在全省战训基地的讲台上,有这样一个教官,他肩负提升公安信息建设的重托,承载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为“战训合一”训练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全力提升全省刑侦民警的信息研判水平和能力。
  
  2015年,杨周被选聘为全省公安系统战训理论教官和全省信息化实战教官,他主导编撰的《公安信息化技战法》教材在全省八大战训基地推广,受到业内高度赞扬。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理论教官,杨周深知,必须要有过人的本领。因此,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持续致力于情报信息研判。他总结提炼的《情报信息类案经营研判法》获全省推广,撰写的《情报研判巧破无名女尸案》和《重点人员跟踪分析研判法》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精品案例”和“十佳优秀技战法”。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而生动。他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推动教育训练工作不断创新突破。在内容上,力求结构紧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在方式上,充分考虑基层公安民警的结构层次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学员探讨交流,适时点评引导,努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手法上,引入案例式教学,将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说服力强;在创新上,积极探索“互联网+”做好教学工作,使用手机APP教学资源,引入微课、问卷星、H5和码书等全新的手机教学方式,深得战训基地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保障了教育训练任务的全面完成。
  
  近3年来,他多次赴基层参加送教活动,到内江、广元、绵阳和四川警院等战训基地授课40余场,培训民警1万余人次。
  
  敬业+奉献  青春无悔捍平安
  
  在一个双警家庭中,有这样一个父亲,早出晚归,整日在外奔波,从来不做家务,以至于他4岁的孩子都说:“爸爸就像住宾馆一样,每天回来睡一觉就走了。”而他总是说:“爸爸是身不由己。”淡淡的一句“身不由己”,却饱含了对亲人无尽的愧疚。
  
  他妻子也是一名警察,平日也很忙,而他更是长期加班加点工作,对家庭无暇顾及。2012年,他岳父、岳母相继住院,他硬是没空到医院去看一眼;2013年,他母亲因骨折住院两月,直到出院时,他都没来得及打几个电话;就连妻子临产,他都在外出差没守在妻子床前,儿子出生10多天才第一次相见……今年,他过生时,父母和岳父大老远赶来,他只有晚上陪他们吃了顿便饭,举起酒杯的那一刹那,他本想说句“对不起”,但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偷偷抹眼泪时,电话响了,放下酒杯,他又消失在了夜色中。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参加工作十余载,杨周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三等功12次,获嘉奖9次,2012-2016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2013年被表彰为全省“百名信息应用能手”,2015年被表彰为全省信息化应用能手、情报信息标兵,入选打击电信诈骗案专家人才库和情报研判专家人才库。通过他与战友的共同努力,安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连续两次荣获公安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殊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去,岁月峥嵘,杨周身上,肩负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使命,折射了一名IT刑警的睿智思维,彰显了一名基层民警的责任担当。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