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警官变村官 农家山寨展新颜——凉山州冕宁县锦屏派出所指导员邓方勇驻存扶贫工作纪实

2017-09-27 10:38:23    来源:本网讯

摘要: 冕宁县健美乡位于(凉山、甘孜)三县(冕宁、木里、九龙)交界处,距冕宁县城160余公里。西河村存位于雅砻江流域峡谷内,这里民风淳朴,风光优美,但是由于交通基础

        冕宁县健美乡位于(凉山、甘孜)三县(冕宁、木里、九龙)交界处,距冕宁县城160余公里。西河村存位于雅砻江流域峡谷内,这里民风淳朴,风光优美,但是由于交通基础条件落后,信息闭塞,当地百姓还是以传统农耕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冕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苦干三年、脱贫摘帽”的目标,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强力推进,坚持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两手抓,狠下功夫推进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工作的圆满完成。

 


  2015年12月,在组织安排下,冕宁县公安局锦屏派出所教导员邓方勇被选派到健美乡西河村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抛下六个月大的女儿,背着行李毅然踏上了扶贫驻村的路。

到任后,邓方勇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积极配合包村部门、村两委班子全力以赴干好精准扶贫工作。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问民情、解民忧、化民难,传递了民生深情,架设了沟通桥梁。今年光荣的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系统万警进万家先进个人。

 

 


  迎难而上,甘于奉献

第一次来到健美乡西河村时,心中满是失望的情绪。健美乡的通乡路在当时崎岖不平,到乡上村上要走路骑马,还有危险的飞石。但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脱下警服换上便装用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心态和情绪,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脱贫攻坚当中。在上山、下山的途中多次和飞石擦肩而过,他没有退缩;走访贫困户攀悬崖、登峭壁,也咬牙坚持下来。节假日、周末加班家常便饭,每个月实际上班时间都超过组织部门要求的20天。

邓方勇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走遍了全村210户人家,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认真了解每户的基本情况,查找致贫原因,寻找脱贫办法。精准识别出建卡贫困户94户389人,并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手册和措施。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将警民一家亲的思想和观念传输给了老百姓,在工作中,交淡中让老百姓了解、理解公安工作。
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发展的硬道理,邓方勇刚到西河村的时候,通村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更别说硬化,一组和四组更是连毛坯路都没有通。在县、乡、村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西河村道的硬化工程终于开始,邓方勇便带领村两委及党员严把建设质量关,并应用公安工作经验解决了通村路建设中和村民李世安,李国祥遗留了六年的历史矛盾,在道路建设中未遇到一起阻工事件。同时向县扶贫移民局争取了20万元资金修建一组、二组5.4公里的通组入户路,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争取教育局的支持成立了西河村幼教点,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困难的问题。

 

  积极谋划,真帮实扶

进村入户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找准致贫原因,为西河村科学地制定了帮扶规划,并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合理引导主动积极脱贫。全面推进“五个一帮扶”机制,实现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在调查清楚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帮扶单位县局领导。为此,局领导6次亲自到村专访慰问,带领帮扶民警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筹集资金8000余元为特困户代德有修建房屋为其解决了住房困难,并为西河村94户贫困户送去了价值2万余元的化肥等农资。在走基层、送温暖等活动中为贫困户及老党员送去了价值2万余元的棉被、衣服、鞋子。帮扶县领导还为困难学子捐资4000元献上爱心,鼓励其好学成才,将来报效祖国,所有这一切都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感情。

 强化组织,凝心聚力

邓方勇到村后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团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主抓手,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落实“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注重落实规定,确保廉洁自律,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显著加强。如今西河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户收入逐步提高,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近两年的扶贫工作中,了解老百姓的心声,并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在工作中积极宣传法律法规,为群众排解矛盾纠纷,相互增进了感情,为实现警民一家亲贡献了一名基层民警的力量!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