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创新管理促禁毒 回归社会促就业——雷波县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苏体日

2018-03-05 14:11:52    来源:四川法制网

摘要: 苏体日,男,45岁。1993年入警,凉山州十佳优秀人民警察,现任雷波县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从警25年,从基层民警到监管场所,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时刻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在心间。

 

QQ截图20180305141043.jpg

    苏体日,男,45岁。1993年入警,凉山州十佳优秀人民警察,现任雷波县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从警25年,从基层民警到监管场所,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时刻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记在心间。

  2008年8月,苏体日从雷波县锦城派出所调任雷波县强制隔离戒毒所担任所长一职。在强戒所硬件条件设施极度落后、警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下,连续八年,无安全事故发生。苏体日创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措施,使雷波县强戒所这个三级戒毒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

  2017年11月-12月,雷波县强戒所先后在由省公安厅监管支队组织的“全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暨艾滋病防治工作培训会”和公安部监管局组织的“全国强制隔离戒毒所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苏体日的先进工作经验,赢得了全省乃至全国监管场所领导、同仁的赞誉。

  

  创新管理工作

  在落实安全监管各项规定的基础上,苏体日针对雷波戒毒学员生活习惯差、文盲占比高、生存技能弱和缺乏人文关怀的现状,重点在实现教育学校化方面下功夫,采取四项措施,一边治毒,一边治愚,还一边治贫,着力体现戒毒工作的人性化,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一是改习惯。从教日常“五洗”(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到物品摆放、内务卫生等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着手,建立戒室内务管理制度,每日由带班领导组织检查,促使学员在戒除毒瘾的同时养成好习惯。二是教文化。从看图识汉字开始到读书、看报、办板报着手,建立由民警组织的每日读书一小时制度,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促使学员在戒除毒瘾的同时学习到文化知识。三是教技能。从做简单手工艺品到农业技能、加工电子产品着手,建立由公安和社会公益团体共同组织的技能实践培训班,用简单易学的方式,促使学员在戒除毒瘾的同时提升回归社会的生存能力。四是治病患。建立“药物治疗+心理慰藉+体能锻炼”的模式,依靠每日不少于2次的巡诊工作制度对戒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利用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生日等重大节日,有针对性的个别开展相应的祈福、许愿仪式。

  结合彝族的民族舞蹈,苏体日自编了“32步戒毒操”并配以节奏欢快的流行音乐,定时开展体能锻炼活动。从身理和心理两方面来减轻其病痛。五是解心结。根据雷波县戒员实际情况建立“支部+学员+家支”谈心走访的工作模式,借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以党员民警为纽带,将戒毒学员和家支家属联系起来,倾听心声、调节心态、消除抵触情绪,配合管理,促使学员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

  强制隔离戒毒是戒毒所民警的本职工作,但禁绝毒患才是凉山民警的共同心愿,特别是通过治毒实现治贫、治愚,阻断凉山毒患的代际传播,让他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禁毒工作,要坚持预防为先,宣传就是关键。为此,苏体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形成了一套在民警的组织发动下,学员独立创作禁毒宣传作品的方法,建立了雷波强戒所独特的禁毒宣传品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第一步,营造氛围。民警在一日生活制度中,有意识安排戒毒学员观看文艺表演、法制栏目,在丰富学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注意观察表现好、有创作欲望的学员。第二步,鼓励创作。鼓励学员从自身感悟和所学所想上挖掘题材,在民警帮助下形成演绎脚本,利用一日生活制编排成小品、歌舞、相声等节目。第三步,打造精品。利用定期的警营开放日,让戒毒学员和学员家属来观看节目,从中挑选感人至深、教育性强的作品,重点排练。对优秀作品,交由雷波县溪洛渡艺术团进行深化加工,做成精品。第四步,广泛宣传。深入到机关、乡镇、社区、校园进行专场演出,近2年举办演出达23场,受教育群众达9万余人次。其中小品《唤醒》被凉山州政法委评为禁毒宣传优秀作品。

  

  建立亲情网络互动

  2018年初底,雷波县拘戒所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戒毒知识等内容,为戒毒学员与亲人之间构建一个远程沟通的平台,戒毒学员的亲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了解到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

  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通过雷波县强戒所全体民(辅)警的不懈努力,雷波县强戒所先后荣获公安部全国强制隔离戒毒所“大收戒”成绩突出单位,四川省公安厅 “监管系统清网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以实际行动为消除毒品危害,助推雷波脱贫攻坚战略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