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创新“全链条伴随式”解纷工作法 有效防范化解资源纠纷
2023-10-30 11:13: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四川省康定市塔公镇位于四川甘孜康定、道孚、雅江三县市交界地区,边界线长126公里,辖区面积712.7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万人。辖区资源丰富,每个山头都产虫草,每条河沟都藏金矿,是亚洲最大的锂矿储存地和著名旅游景点。因利益纠纷,导致资源性矛盾纠纷预防难、调处难、稳控难,且极易升级为恶性案事件,群众因争夺“三山一界”资源引发多起械斗案件。近年来,镇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三端抓实”全链条伴随式工作法,2018年以来有效防范化解了27件“三山一界”资源纠纷。
图为调解人员正在牧场了解案件情况
“三措并举”
抓实“三山一界”纠纷前端预防
塔公镇积极探索直面群众的疏导机制,建立贴近燃点的预防体系,设立流动党支部15个,建立村际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8个,每月召开联合党组织生活,做到“群众在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延伸到哪里”,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伴随式服务,形成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良好局面。全镇5个单位143名干部和市级机关8个单位194名干部“全覆盖、一对一”联系2128户牧民,与群众“结成对子、认成亲戚”,搭建“帐篷协商”平台15个,走进牧场、虫草采挖点、乡村边界线和草场矿山,以“小事议、大事商”的方式,倾听群众呼声、疏导群众情绪、消解群众疑虑,从源头减少矛盾隔阂。
针对游牧纠纷多发易发时段,设立流动治安卡点,实施“帐篷联防”,划分牧场流动网格15个,及时掌握游牧群众行踪动态、困难诉求和矛盾问题,切实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邀请“马背法庭”“石榴籽调解室”等骨干力量组建法宣队伍15支,采取“送法上门”方式开展法治宣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形成“崇法向善、循法而行”的良好氛围。
“三调结合”
抓实“三山一界”纠纷中端化解
塔公镇采取随时调、挂牌调、集中调相结合方式,将纷争化解于无形,成立人民调解组织17个,设立以塔公镇优秀牧民调解员邓珠为名的“邓珠调解室”,采取“分级分时”定期排查制度,所涉纠纷实行20天内三次调解终结制,有效压实层级稳控化解责任。近5年共化解涉“三山一界”大小纠纷135件,调处成功率98%。探索建立定领导、定方案、定人员、定质量、定时限,包掌握情况、包调查处理、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五定五包”挂牌调解责任体系,建立“一案一策一团队”工作模式,推进纠纷挂牌督办制度。近5年共挂牌督办化解“三山一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2件,调解成功率100%。
健全联动机制,定期梳理各类纠纷,提请开展联动指导,形成“三调衔接、三级联动”工作格局。针对省挂牌的塔克村与然洛村两起边界资源纠纷,塔公镇兼顾群众生产生活现实,核定载畜量,明确资源管护责任,依法划定草场使用边界。
“三向发力”
抓实“三山一界”纠纷末端稳控
建立“综合施策、跟踪回访、常稳长控”工作机制,将纠纷稳控到位,统筹国家惠民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弱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变“靠山吃山”陈旧观念,形成“山上矛盾山下解,山上损失山下补”的长效机制,连续5年实现调解协议履行率100%,“三山一界”纠纷零反弹。健全分级跟踪机制,持续对纠纷开展回访,加强调处成果维护、敦促履行协议,定期进行疏导,化解“敌意”、消除“怨气”、抛弃“疑虑”,引导矛盾双方重回交流、交往、交融正轨。
此外,塔公镇还坚持将基层平安细胞创建延伸至“三山一界”区域,与毗邻8个乡镇签订和谐边界协议率达100%,办理涉藏州县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打掉长期盘踞塔公镇参与非法调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边界地区治安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打印本页编辑:sc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