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华:法学研究就要实事求是

2017-11-21 11:35:26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 人物简介    孙国华,1925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创建人、中国第一部法理学统编教材主编和编写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

QQ截图20171121112314.jpg

 人物简介

  
  孙国华,1925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博士点创建人、中国第一部法理学统编教材主编和编写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年时看到的旧中国的景象,让我决心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坐在记者面前的孙国华已经年过九旬,回首自己亲历的这段近百年的历史,他说:“事实证明走对了。”
  
  在数十年潜心学术与教学的生涯里,孙国华桃李满天下,为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全国众多高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学习法律:
  
  为了追求真善美
  
  孙国华家的客厅里一直摆放着一架小提琴。孙国华一生痴迷音乐,当年他“原本打定主意要到音乐系深造”,却在阴差阳错中走上了法学研究之路。孙国华笑谈当年最终选定这条路,其实既是个人的机缘巧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925年出生的孙国华,少年时看到的是日寇步步蚕食、国家山河破碎,而他的家乡也在1937年沦陷。有一次,他因不愿意向日本兵行礼而招致了一顿毒打。这些侵略者的暴行和不甘为亡国奴的痛楚,让他一生都刻骨铭心,也对祖国的强盛充满了向往。
  
  孙国华16岁那年前往当时的北平汇文中学,并于1946年毕业后考入在当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的朝阳大学司法组学习。
  
  尽管当时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中国依然还没能从深重苦难中解放出来。孙国华眼见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老百姓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于是决心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并很快成为当时的学运领袖,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率领同学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当时我就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孙国华回忆说,在1948年的一次对北平进步学生的大逮捕中,他因未来得及撤离而被捕入狱,一度被关押在军统的看守所里,“连放风的权利都没有。”直至平津战役打响,北平经谈判即将和平解放之际,孙国华才被保释出狱。
  
  “当时我一直忙于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办壁报、组织游行,脱不开身。”孙国华说他几度都想考取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甚至都走到了“只差拉小提琴”的复试,可又被当时的局势屡次打断,还是留在了朝阳大学,“我想我最终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是因为修习法律和学音乐一样,最终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