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助推 执行难题破解

2018-05-15 09:55:53    来源:人民法院报

摘要: 在执行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也要学会以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此才能解决案件、平息矛盾。  人的思维总会有局限性,思考问题往往容易陷入死角。法院

     在执行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也要学会以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此才能解决案件、平息矛盾。

  人的思维总会有局限性,思考问题往往容易陷入死角。法院执行工作也是如此,与当事人沟通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执行法官的思维方式,若是一味地“蛮干”,不懂得变通,其结果就是工作做了却没有效果,甚至会让双方当事人产生怨言,让执行工作陷入两难。

  有句俗语说:“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另外一片天”。我们在执行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遇到难题时,也要学会以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当事人的理解,也只有如此才能解决案件、平息矛盾。

  学会从申请执行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执行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后唯一的希望。作为执行法官要学会站在申请执行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申请执行人的不理解、催促要多点包容少点怨言,对申请执行人迫切希望执行兑现的心情要多开导少发点脾气。人都是有感情的,人天性都是善良的,没有谁生来就是蛮横不讲理。只有我们学会从申请执行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与申请执行人形成良好沟通,助推执行工作开展。也只有如此,当遇到确实客观执行不能的案件时,才能得到申请执行人的理解。

  学会从被执行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谈及被执行人,所有人都会想到“老赖”。确实不排除部分被执行人主观不诚信,有能力履行义务而拒不履行义务,这部分人属于真正的“老赖”,应当予以严厉打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部分被执行人没有履行兑现,也属于情有可原,例如判决本身不公平而因未及时上诉被执行,又如确实因为家庭困难无力履行兑现等情况。因此,作为执行法官,我们必须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被执行人,要学会站在被执行人的角度,寻找思考没有履行兑现的原因,再针对不同情形不同处理。否则,容易进一步激化矛盾,让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也许会有人说,强制执行必须拿出强硬的态度让当事人信服。其实,这种想法也并没有错,执行工作无论是对申请执行人还是被执行人都必须让他们信服,但方式并不一定是强制措施,我们得学会刚柔并济。

  有些人认为,搞执行工作就必须要“够凶”,碰上当事人就得将其镇住,哪能换着角度思考去和当事人讲理。这种想法太过偏激,换角度思考,向当事人和颜悦色讲道理,并非就是弱势的表现,这是一种策略方法,因为有些当事人更能接受这种工作方式,反之会让其产生更强的抵触情绪,不便于工作开展。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当事人本身就是蛮横不讲理的、不讲诚信的,对待这种当事人该有的强硬态度还得有,该采取的措施还得必须采取。但总的而言,这样的当事人还是少数,作为一名执行法官要学会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助推执行难题破解。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