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督导威力究竟有多大?

2017-05-11 10:29:32    来源:四川日报

摘要:   【编者按】    抓队伍建设离不开铁的纪律。为了让“纪律意识”“规范意识”成为四川省公安队伍的行动自觉,同时确保中央、省上的重点工作在基

  QQ截图20170511102218.jpg

验弹药4月9日,石棉县新棉派出所,值班民警打开子弹柜接受检查。

QQ截图20170511102226.jpg

测出警4月8日,督导组测验当地公安出警速度,快反小组率先到达。

 

 

 

【编者按】

  
  抓队伍建设离不开铁的纪律。为了让“纪律意识”“规范意识”成为四川省公安队伍的行动自觉,同时确保中央、省上的重点工作在基层公安系统落地落实,2013年起,省公安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督导巡视,要求对基层公安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督导。今年,督导工作已进入第五个年头。该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给四川省公安队伍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化学效应”?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报道来揭开公安督导的“神秘面纱”。
  
  “中央提出的‘四个意识’是哪四个意识?”“值班民警是谁?有没有持枪证?”“在省公安厅组织的‘关键少数’专项教育中,你们排查出了哪些问题?”……
  
  4月7日,连续几日小雨的雅安市雨城区终于风和日丽,但面对已是第四次不打招呼直接出现的省公安厅督导组,青江派出所领导张远鸥心里却是七上八下,难掩紧张。因出警中单警装备不齐,去年9月,青江派出所撞到了督导组“枪口”上,督导组撂了狠话,“再改不好,督导组将以省厅名义建议分局换人”。这样的先例并非没有——2013年,因为派出所管理不规范,洪雅县一派出所长被就地免职。
  
  督导是警务督察的一种方式。四川省公安如何开展督导工作?督导威力究竟有多大?除了“挑漏眼”,督导有何积极作用?4月6日开始,本报记者独家跟随省公安厅第一督导组赴雅安、攀枝花、凉山等地,看四川公安督导如何动真碰硬,辣味十足。
  
  不留情面
  
  每月督导,发现问题现场记录
  
  “停车,相机准备好。”4月9日,石棉县城,一个急刹,在组长王林的指挥下,督导组车辆在一辆川V牌照的警车旁紧急靠边。“开警车为什么不穿警服?车尾的牌照呢?”几乎与组长王林的厉声质问同步,督导组组员安舒维已在一旁迅速拍照存档。
  
  据查,这是九龙县某派出所的一辆警车,由于牌照悬挂不规范以及驾驶人开警车未着警服,警员被督导组现场“抄牌”,记录违纪行为和警号。
  
  “不要小看这个记录,前些年凉山某县公安局长就因为警服着装不规范被抄牌,并被省公安厅督查总队扣了0.2分。0.2分至少需要市局破10件省公安厅督办案件才能补齐。”王林解释,督导组将情况反馈至省公安厅督察总队,督察总队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扣分并纳入目标绩效管理,每年进行排名。不仅如此,扣分通知还要在全省作通报。
  
  说扣分就扣分,督导组成员凭什么这么“牛”?
  
  “制度赋予我们权力。”省公安厅督察总队总队长帅娟介绍:“根据《四川省公安厅督导巡视制度》,督导巡视结果和巡视整改情况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问责、奖惩和单位绩效的重要依据。”
  
  督导组全是清一色“高配”。省公安厅督导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督察总队副总队长王立尚介绍,督导巡视制度有严密的组织机构,由督导巡视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五个督导组组成。
  
  “督导巡视领导小组由公安厅厅长亲自担任,副组长则由省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担任,五个督导组成员也全由精兵强将组成。”王立尚说,根据要求组长必须是公安经验丰富,副处以上或者曾经担任过总队副总队长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
  
  记者注意到,今年58岁的督导一组组长王林,不仅担任过四川省禁毒总队副总队长、攀枝花分管刑侦的副局长,而且是公安部评选的全国八大禁毒专家之一;组员安舒维、廖维忠也分别是治安总队和经侦总队的调研员。
  
  “今年已是四川省公安督导工作的第5个年头,5年来,督导组无论到哪儿都保持客观公正,不留情面,在这几年来,基层对督察意见从未提出过异议。”王立尚说。
  
  不走过场
  
  出其不意,督导内容手段实时“刷新”
  
  “汉源110吗?这里是环湖路滑翔基地,因为酒驾引发了斗殴,请派警力处置。”4月8日上午11点25分,督导组的车辆驶出雅西高速还未进入汉源县城,安舒维就拨通了110。
  
  “1分56秒后,由5个成员组成的快反小组最先到达;2分57秒后,交警到达;5分35秒,派出所警力到达。”记录下出警时间,王林开始检查民警出警随身携带的装备。
  
  这叫测警,除了检测出警速度,还要对警员处置警情的科学性作出评判。
  
  抽查合格,宣布解散后,王林一路紧绷的脸放松下来,他给汉源县副县长、公安局长何伟发了一条短信,“测警结果不错,继续保持”。
  
  群众对公安部门最直观的感受就来自接警和警情处置,正因为如此,督导组也格外重视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撞枪口”上的青江派出所,就是因为出警中民警随身携带的装备不齐而在省厅“挂上了号”。
  
  王林的督导笔记本,详细记录了督导青江派出所的全过程:2016年9月,单警装备不齐;2016年10月,内务混乱;2017年3月,民警不清楚省公安厅当月安排的重点工作。这一次突击督导青江派出所后,王林终于在笔记本上写上了“优秀”两个字,“基本上都改好了”。
  
  “不改好,谁都脱不了手。”雨城区副区长、公安局长高林介绍说,得到督导组第二次督导的反馈意见后,自己感觉很惭愧,跟着就和公安局政委去青江派出所蹲了点,所长本人还在全区中层干部大会上站着作了检讨,全区公安系统都压力山大。
  
  这样的压力,很多地方公安部门都感受过。“我们的督导常常出其不意。”王立尚介绍说,按要求,督导地点原则上一个季度轮换一次,督导组外出、吃住等经费由省公安厅统一安排解决,具体到哪个区县、派出所督导,随机决定,事先不打招呼。每个月的督导重点不重样,“上个月重点检查的是两会安保,这个月的重点变为了110减负以及‘关键少数’在基层的落实情况。”
  
  除了督导重点每月调整,高林发现,督导组的督导手段也在实时“刷新”,从暗访抽查到找警风监督员侧面了解情况,最近又开始现场抽问,问题涉及公安业务知识,省公安厅当月安排的重点工作等。
  
  几次被督导,攀枝花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支队长李向东得出结论:要想过关,就不能应付,平时工作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不为扣分
  
  通过整改,基层公安尝到“甜头”
  
  4月10日,石棉县交警大队,看到督导组汽车开进来,大队长李志强一脸笑容。交警队最近一直在优化危化品城区运输方案,李志强想听听督导组专家的意见。
  
  尽管督导组处事严厉,但在基层,像石棉县交警大队这样,盼望督导组多来的却越来越多。
  
  “我们不是自讨苦吃,是的的确确从督导中尝到了甜头。”李志强介绍,几年前,由于办案区管理混乱,交警大队在处理一场车祸事故时,家属擅自从办案区闯入办公区,爬上楼顶扬言跳楼,社会影响恶劣。
  
  2015年督导组列出问题清单——“执法办案场所建设不规范,办公区域内标识标牌缺失,安防设备匮乏,民警规范意识差”。
  
  整改由此开始。半年后,石棉县交警大队执法办案场所按要求从2楼整体搬迁至1楼,并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另外,通过抓民警的日常规范,民警业务素质大为改观。“整改带来的社会效果明显。”李志强说,2016年,全县交通死亡人数从23人下降到11人,境内危化品运输从一年前两起恶性事故下降为零。
  
  尝到甜头的不仅是石棉县,连续几年的督导后,雨城区河北派出所今年开始正式争创全国一级所,社区民警戴鹏被公安部评为“情满万家全国优秀社区民警”;汉源县大树派出所在督导组的呼吁下,争取资金30余万元改善工作环境,成为当地派出所标准化建设的标杆。
  
  “‘挑漏眼’、扣分只是督导手段,但非目的。督导的最终目标是要基层公安部门将规范管理、规范执法化为行动自觉。”王立尚介绍说,2013年以来,各督导组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和公安大局,以抓执法规范和队伍管理为主线,对市县两级公安局机关的督导率达到了100%,对基层所队的督导率达到了90%以上,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督导组每月都会组织回头看,实时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之下,严格要求、时时自查、不断改进成为了基层公安部门的工作常态,为促进重大决策和警务部署落实,推动全省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全省公安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读
  
  公安督导的那些事儿
  
  督导时间
  
  督导组每月在基层连续工作不少于15天,其间节假日、双休日照常工作。督导巡视工作实行一年轮换地点,半年轮换工作人员制度。督导方式
  
  督导巡视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与随警督察、现场督察、专项督察等警务督察工作相结合,以暗访和突击检查为主。督导纪律
  
  督导组工作人员要模范遵守人民警察各项纪律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严格做到“五个不准”:不准由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派员陪同;不准接受工作宴请和馈赠;不准在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报销任何费用;不准对查处的问题不请示即擅自处理;不准借督导巡视工作之名游山玩水。处置措施
  
  督导组对发现的一般性质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带普遍性的问题,及时报告省厅党委。成效追踪
  
  督导组对各地已整改的问题,要抽查整改效果,防止走过场。
  
  (记者 刘宏顺 文/图)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