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反腐掀“护根”风暴:2000余人主动说明问题

2017-06-08 09:12: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摘要:  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磨子街社区居民围观“主动交代违纪问题人员予以从宽处理的通告” “汪书记,你空不空?我有件事必须要找你说一下。

  

  乐山市纪委健全问题线索收集网络,几乎让“微腐败”无法藏身。其一,由下而上,通过集中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网址,乡镇赶场日摆摊设点等方式收集线索;其二,由上而下,通过巡视巡察、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深入办案等方式发现线索;第三,横向联动,通过执纪执法部门相互移送,党委、人大、政协、政府职能部门向纪委移送等方式获取线索。

  

  一场目的明确、措施具体的“护根”行动,在乐山全面打响。

 

1121105503_14968805979311n.jpg

某县委书记的情况报告

 

        一个权威解读

  

  对此次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护根”行动,乐山市纪委副书记黄国兵,进行了权威解读:“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基层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这棵参天大树的‘根’,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拔“烂根”

  

  黄国兵说:“这是着力解决‘微腐败’问题”。具体做法是,开展基层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对群众身边腐败开刀“动手术”。严查问题村(社区)、信访集中村(社区)、贫困村(社区)中的“村霸”“蝇贪”;严查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失职渎职、“雁过拔毛”式腐败;严查违反政治纪律、侵占扶贫资金、套取专项资金和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行为。

  

  治“病根”

  

  黄国兵说:“这是着力解决基层作风问题。”

  

  一是治“软弱症”增强战斗力。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全市整治基层党组织237个、撤换党组织书记15人、规范8000多个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内容。

  

  二是治“萎靡症”增强服务力。开展基层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全面梳理“病症多发区”,促使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优化作风、提高效能的强大合力。

  

  三是治“顽固症”增强免疫力。开展公款吃喝问题专项整治,针对基层公款吃喝中的“隐形变种”问题,提出严禁用公款提供高档酒水香烟、严禁变相安排公务接待、严禁村一级报销接待费、严禁各级干部中午饮酒等“七个严禁”纪律要求。

  

  四是治“无为症”增强监督力。针对脱贫攻坚开展“挂图监督”,去年抽调114名纪检干部组成38个监督检查组,对脱贫攻坚项目推进、资金管理、实施程序、部门履责情况开展监督,对发现的900余个问题,“点球”反馈区县,逐一整改销号。

  

  理“乱根”

  

  理“乱根”,针对的是制度机制问题。

  

  启动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家底清查登记工作,按照四个见底(村组“三资”总额见底,债权债务见底,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资产见底,各项承包合同见底),清“家底”、交“明账”。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管理流程,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每季度开展1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事项和各项财务收支监督检查,促使阳光化运行。

  

  审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明确由审计部门牵头,依托乡镇、片区纪工委等力量,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对任期届满、离职或免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区)主任任职期间的重大事项决策、村级事务审核审批、专项资金管理开支等情况进行审计。

  

  权力规范到“制度笼子”。推行明、询、查、考、述、评、纠“七步工作法”,将“两个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制定村级事务、便民事项权力清单,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并在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动态管理。

  

  育“新根”

  

  黄国兵将此称之为“着力解决动力路径问题。”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