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东:“红门”英雄雪域高原守护神

2016-12-19 10:26:19    来源:

摘要: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消防战线上,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藏区高原的“平安点”;在生死紧急关头,他把对党的忠诚写进了“119”的“坐标点”;


  杨武东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吃的那些苦,在脑子里刻骨铭心。给母亲讲起道路的艰辛,都快把母亲的心脏病吓出来:砰砰直跳。

  那天傍晚,消防大队受领了一桩特急任务:派杨武东率队连夜将一辆消防车开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对一辆装载液化气的侧翻大车进行紧急施救。

  这座山终年积雪,道路窄陡。杨武东摸黑沿着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陡峭山峰的冰雪路进发。

  那稀薄的空气,不仅人呼吸困难,连汽车也喘着粗气,像蜗牛爬坡似的一步一动前进,一会儿消防车水箱“开了锅”,只好走一段路,停一阵,让发动机降降温。70公里路的路程,整整耗时4小时。

  “常年穿行在藏区山路上,数十次遇到令人心惊胆颤的险情,全身神经都拉直得快崩断弦,可一次次的铁腕过招,闯险过关,与死神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杨武东回忆时眼眶都湿润了。

  2014年11月,杨武东奉命带队参加消防总队在成都举行的实战演习。途径海拔5000多米的无名山时,遇到了特大暴风雪袭击。狂风卷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隔几步就看不清人,近千台车被围困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武东下令让车上的消防战士到山下旅店住宿,把自己留在车上。夜里,气温下降到零下36摄氏度。杨武东怕冻裂汽车发动机,将唯一的一件毛皮大衣脱下来,盖在发动机上。每隔一小时,踩着一尺深的大雪用摆把发动一次车,给发动机“提神”加温。山上氧气缺乏,每摇一次车,心脏向外怦怦直跳,加上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雪粒,像刀刻在脸上,让人毛骨悚然,直打哆嗦。有时还被反弹过来的摆把击打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来。就这样,杨武东在山上坚持了38个小时,直到风雪停息才安全下山。虽然人和车安全无恙,可杨武东的双手被严重冻伤,5个指头好几年都不能完全听使唤。

  “消防车就是消防员的第二生命”。杨武东爱装胜过爱生命,这是大家都供认不讳的。

  保持装备良好的战斗性能,是决胜稳操胜券的根本保证。从入伍当兵那一刻起,杨武东就把老消防队员“爱装、管装、用装、护装”的谆谆教诲牢记于心。无论遇到多大危险,宁可人受罪,也不让装备车辆“挨饿”受冻受损。
 
一次,杨武东驾车沿洛哥梁子山路过时,不巧遇到了一场大暴雨的洗涤,造成山洪暴发引起特大泥石流。左边是陡坡,右边是深沟,塌方的土石堵死了道路,把一辆装着牦牛的地方卡车掐住了。


  “有求必应,有难必救。”这是消防官兵的使命责任。

  为了搭救这辆车,杨武东采取牵引钢丝绳把车辆拖出来,由于陷得太深,路面打滑,不仅没拖动,连自己的车也掐进了泥坑浆里。这时,陡坡上又有一块一百多平方米的山壁裂开,两台车和物资面临着被吞没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杨武东抓起车上的破损钳,一个箭步冲过去,想铰断连接两车而又取不下来的钢丝绳。旁边的几位地方驾驶员见此情景,张嘴大喊:“兵哥哥,不要命啦,快跑开!”当时,杨武东只有一个念头,铰断钢丝绳,保住消防装备车。他冒着零散落下的泥石,硬是把拇指粗的钢丝绳一股一股地铰断,把消防车退到了安全地带。

大灾大难显身手——人民利益比天大


  和平年代,没有充满硝烟的战场。

  太平盛世,却时刻都有灾难突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党和人民需要‘119’时,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坚决完成战斗任务。”这是杨武东对使命的忠诚和责任诠释。

  大智出大勇,有识才有胆。过硬的本领才是救援路上的最硬“通行证”,虽然自己个头小,但能力绝不能滞后于人。不想当“乌龟”拖后腿的杨武东,豁出命来强筋壮骨,夯实能力。

  砺胆识。杨武东新兵夜间训练班长刻意把晚上的岗哨放到山上墓地,独自一人守一座新坟。避光条件下,让杨武东到停尸房找标记牌和到车祸现场去抱死者上车闻闻血腥味,练就无畏的胆识。

  练背功。每天晚上新闻联播结束回到宿舍,杨武东把窗户和门关好,脱光衣服剩条裤衩,脸下放一张报纸做俯卧撑,直到汗水把报纸浸湿才收兵。每次躺在床上不到30秒就睡着了,没有听说过失眠这回事。第二天早上准时起床,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做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强腿力。杨武东不断给自己加码,在腿上绑20斤沙袋跑10公里越野、扛100斤圆木冲山头,山路上追摩托车、牧场奔跑赛牦牛和山坡比拼撵野兔等练腿上速度,每次极限运动训练下来,汗水都拧出一大碗,上厕所都得搬桩桩。

  ……打铁的本事有了,杨武东“出山”了。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页编辑:scfzw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