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模式研究
2018-01-12 14:48:08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摘要: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基础,也是城市社会的发展基础。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更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农问题”的
第三,村集体经济与农户经济形成了双赢的局面。村集体主要依靠开荒地租金收入,可以开展必需的村中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每家农户依靠各自的支柱产业,提高了单位土地效益,增加了家庭农业收入。
三、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东斟灌模式”
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寿光市是全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东斟灌村隶属寿光市洛城街道,全村共586户,2073人,耕地面积4486亩,其中集体机动地2000多亩,70%以上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农业村。②
东斟灌村不毗邻城市镇区,享受不到城镇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资源实现突破发展的条件,也不靠近交通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发展。但受到寿光地区蔬菜种植的启发和激励,东斟灌村自1993年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蔬菜种植业发展成为各家各户的主导产业,并一路壮大发展。1998年后走专业化之路改种彩椒,逐渐扩大种植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五彩椒专业村。
2008年,彩椒大丰收,各路菜商慕名而来,但在竞争性的大市场面前,单家独户的菜农处于“被动挨宰”的地位,菜商竞相压价,克扣菜款、打白条,甚至欠款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卖菜难、要账难、维权难,菜农丰产不丰收,直接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针对以上问题,东斟灌村村民在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及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经过民主商议、民主决策,集中群众的创新智慧,逐渐探索出东斟灌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合作社联动机制模式,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探索建立了村务运作的制度规范,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自主议事、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治村之路。
1.果蔬专业合作社
针对卖菜难等发展中问题,在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反复调研和多次村民大会商议,2008年10月,东斟灌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围绕彩椒产业,建立专门销售市场,打造“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行“合作社参与中介、客户与种植户买卖分离、购销钱款集体负责办结”的合作社运行模式,杜绝了收菜不付款、随意压低菜价、村民拿白条等“坑农”现象。合作社还出资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在技术、农资、营销、品牌等方面,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专业化服务。2009年被中国绿色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基地2720亩,年产量达到3200吨。果蔬合作社现在册会员106人,注册资金106万元,带动了1600多户农户发展绿色蔬菜生产。
2011年,果蔬合作社注册了“斟都”品牌,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打响了“斟灌彩椒、中国‘椒’傲”的口号,东斟灌村的彩椒甚至出口俄罗斯、新加坡等地,辐射带动发展彩椒种植5000多亩。到2014年,果蔬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50人,830个蔬菜大棚加入进来,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1000多户的彩椒种植和经营。同时,合作社带动了不想种地的村民就地转移就业、就地增加收入。做大做强彩椒产业,使当地村民的年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
2.土地股份合作社
随着彩椒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收入的增加,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许多菜农想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但没有土地可种。相反,还有200多户村民因种种原因,不想种地。为了解决这种人地不平衡问题,2012年9月,村党支部根据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在反复协商、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斟灌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全村z:4486亩土地进行流转股份制改革。2073名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人均1亩,1亩占1股,每股年保底收入600元。其余2000多亩剩余土地作为集体股,也即2000股“村集体大股”,收益按集体60%归集体掌握,社员按4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同时,股份合作社根据人口、地价的变动情况,一年一调股,三年一调承包费,实现了集体、村民双收益。
通过这种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全村的土地经营权归土地股份合作社,每户村民无论是原先所种的土地,还是需要新增的土地,均需按不同地块不同地价以每亩700元、600元、500元的不同标准,向股份合作社交上租金。原集体土地及村民交出的土地,统一定价后对外招租,本村村民有优先承包权。通过此种土地入股流转,人地不平衡矛盾基本解决,产业规模经营也得以实现。据统计,全村有200户左右的原先种粮农户,现在已放弃种地,这类农户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年龄大了的老人,不能种地了。二是年轻人,不会也不愿意种地了。三是选择在合作社或外出打工,不想种地了。
77岁的村民李长江,家有3口人,2012年仅土地分红就有2400元。他说:“以前自己种地,一年剩不到1000元,现在不光收入增加了,还能出去打工,再挣一份钱。”现在不种地,年分红收入也有800元,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等于给村民办了一份“土地养老保险”。
打印本页编辑:scfzw